安哥拉的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其中石油和钻石尤为突出。正因如此,外部势力的深度介入,使得安哥拉成为了非洲历史上最为残酷的内战之一。
葡萄牙是欧洲殖民国家中规模最小、最脆弱的一个,然而它却坚持在非洲的殖民地驻扎了最长的时间。直到1974年四月革命爆发,葡萄牙才决定放弃其殖民地。安哥拉是葡萄牙在非洲最为富裕的殖民地,因此在战略上极具价值。自20世纪60年代初起,安哥拉的反殖民战争便悄然打响。
安哥拉的独立斗争由两个主要的共产党派别领导: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MPLA)和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FNLA)。自1966年起,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就得到了古巴的军事支持,而到1960年代末,民族解放阵线由于内部分裂,安哥拉全国联盟(安盟)作为一个新的力量崛起。
展开剩余83%此时,葡萄牙殖民军与三个主要的反抗组织展开了长时间的全面战争,葡萄牙的行为极其残暴,甚至对当地居民实施了大规模的种族灭绝。尽管葡萄牙政权公开实行法西斯主义,但它依然是北约的正式成员。
随着四月革命的发生,葡萄牙新政权准备迅速将安哥拉的独立问题解决。但他们却陷入了选择支持哪一方反对派的困境。在1975年1月,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的领导人阿戈斯蒂纽·内图、民族解放阵线的霍尔登·罗伯托与安盟的若纳斯·萨文比在肯尼亚内罗毕签署了一项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然而,这份协议更多的是一种形式,实际效果有限。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开始获得来自苏联的军事援助,而民族解放阵线则依赖美国的支援。
1975年3月,安哥拉陷入了全面内战。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占领了首都罗安达,而民族解放阵线和安盟则联手试图将其赶出。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凭借古巴的军事顾问和更强的装备,占据了战场上的主动。到了9月,他们已经控制了洛比塔、贝努埃拉以及莫萨梅迪什等重要城市。
10月6日,南非派遣了一支6000人的部队从纳米比亚(当时是南非的殖民地)进攻安哥拉。作为种族隔离政权的代表,南非政府决定支持民族解放阵线,反对亲苏的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同时,古巴也通过苏联运输机将大量兵力运抵安哥拉,古巴和南非的对立使得安哥拉的内战演变为一场国际性的战争。
11月初,南非军队占领了安哥拉南部的重要城市,而民族解放阵线则从扎伊尔出发,试图逼近罗安达。然而,古巴军队的及时支援帮助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抵挡住了这一进攻。11月11日,安哥拉在罗安达正式宣布独立,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成功掌握了国家政权。
随着战争的推进,南非和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的冲突愈加激烈。1976年1月,南非开始撤回驻扎在安哥拉的军队,而在安哥拉的战场上,古巴的军事援助持续对安哥拉政府军产生重大影响。尽管如此,南非依然向安盟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支持,而安哥拉则转向支持纳米比亚的左派游击队,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局面。
1978年5月,南非的空降兵和轰炸机对安哥拉境内的西南非民盟营地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古巴和苏联军队为安哥拉提供了坚实的支持,尽管南非并未放弃对安盟的援助。
1981年,南非军队再次突袭安哥拉,深入敌方领土。然而,古巴和安哥拉联军成功击退了南非的进攻。1982年,南非对安哥拉的破坏活动持续进行,炸毁了多个重要的基础设施设施。
随着战事的不断扩展,南非的军事支持开始呈现疲态。到1984年,古巴和安哥拉的军事损失已达到可怕的规模,但双方依然继续作战。1985年,南非特种部队击落了多架安哥拉和古巴的运输机,战斗仍未见尽头。
1987年,安哥拉南部爆发了大规模的战斗,南非和古巴部队相互交锋,最终导致了对安盟的大规模打击。该战役成为决定性的一战,安哥拉政府军和古巴军队的联合行动,最终迫使南非军队撤退。
1988年,安哥拉、古巴与南非签署协议,南非撤离安哥拉并承认纳米比亚独立,而古巴也开始从安哥拉撤军。此时,安哥拉政府和反对派安盟虽然继续进行战斗,但战斗的国际化格局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
经过数年的激烈战斗,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最终在1991年通过里斯本协议达成了和平协议。然而,局势依然动荡,1992年安哥拉再次爆发冲突。直至1994年,安哥拉各方在外部的压力下签署了新的和平协议,但战争依然未能完全结束。
安哥拉的战争经历了多个阶段,最终以政府军的胜利告终。战后,安盟在走私钻石等非法经济活动中逐渐得到力量,直到1998年安盟重新发动叛乱。政府军通过与南非的军事合作,最终取得了决定性胜利。2002年,萨文比在战斗中被击毙,安盟正式投降,内战宣告结束。
这场持续了近三十年的冲突,给安哥拉带来了巨大的人员和资源损失,也让世界看到了游击战的复杂性与残酷性。
发布于:天津市辉煌配资-全国十大正规配资-配资企业排名前十-炒股配资代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